党代会巡礼 |体育学院:凝心聚力 团结拼搏 努力开创体育学院发展新局面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体育学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面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全面且坚决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履行党建职责,坚持不懈地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紧扣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中心工作,充分彰显体育工作的特色,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坚持立德树人, 夯实党建基础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推动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将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会相融合,切实发挥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功能,进一步规范班子成员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严格了党内政治生活,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学院先后获校级优秀党支部、微党课获奖1项。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两当起义红色研学、黄陵监狱警示教育活动,组织红歌合唱、诗歌朗诵等特色活动。在疫情防控中组建师生党员先锋队,充分展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员发展流程,五年共推荐316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发展预备党员196名,预备党员转正159名。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样板支部。顺利完成三个党支部的换届工作,实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坚持“党建带团建”,指导共青团工作,2023年体育学院团委荣获咸阳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积极履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履行一岗双责,严抓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位。2023年组织申报党建和思政课题十余项,获批 3 项。积极通过校园网、校级微信平台推送文章,传播正能量,五年来未出现重大危机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 二、加强党建引领融合,全力推进中心工作 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学院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师集体备课、专业提升、理论交流培训、素质技能提升考核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申请获批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新专业。进行陕西省大学体育项目试点建设推广应用并顺利结题。举办体育阳光系列活动,推行“小步点”校园跑管理制度,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模式,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全力构建“党建+”协同育人的全新格局,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我院教师1人获“全国首届体育课程思政大赛”三等奖、获得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3个二等奖、校级教学比赛获奖十余人次。获批校级教改项目16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金课3门。我院学生1人获第五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二等奖”,获校级教学技能大赛十余人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省级9项。 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现有教职员工共73人,通过引进、在职培养、访学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在职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新增教授4名;新增副教授11名、讲师3名;申报双师型教师15人;1人晋级国家级裁判员;2人申请到国内外访学;1人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和赛题编制专家组成员。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效明显。五年来,体育学科由校级扶持学科发展为重点学科,并积极申请体育硕士建设点,被授予西部体育教师教育与学科发展联盟、丝绸之路体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西安体育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30余名,新增硕士生导师11人。五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4篇,其中SCI收录29篇,EI收录9篇;核心58篇;获批国家社科1项、省部级课题14项,厅局级课题38项,校级课题7项,横向课题56项,到账资金 1800多万元;出版教材和著作著作39部,专利成果91项,转化5项。 积极服务区域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咸师力量。入选国家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单位。加强与政府、企业、学校的共建活动,与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搭建教学科研实践平台。教师252人次参加杭州亚运会、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残运会、第四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锦标赛、羽毛球冠军赛、青少年竞走比赛、室内田径锦标赛、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特奥羽毛球比赛、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体育传统学校田径锦标赛、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马拉松等执裁工作。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示范引领,持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拓宽教育载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日常管理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学习强国的资源平台与大秦体院公众号,开设“体院红声带你学党史”、“团干部带你走进团史小故事”等专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以学生申请入团、入党、学习雷锋活动等为抓手,规范“推优”程序,确保“推优”质量。以党建带团建,落实“从严治团”各项要求。 严管厚爱,扎实做好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严格程序标准,落实精准资助,提前摸底、精心安排,通过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做好资助工作。注重心理健康,共促身心发展,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抓好学风建设,强化规范养成,按照“管理保学风,教风带学风,考风正学风,典型树学风,活动促学风”的指导思想,线上线下结合,规范学生行为养成。 提升就业服务,抓好就业质量,开设“就业千千问”专栏;搭建就业平台,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就业率、考研率逐年提升。 实践育人,做好“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立足专业所长,构建特色品牌。结合学生专业特色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雷锋月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团日、阳光体育、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先后组织了健身健美大赛、武术大赛、健康活力大赛、体育舞蹈大赛、“跟我学”全民健身打卡、元旦晚会等活动。开展夕阳我在我心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300余人次参加陕西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陕西省运动会、陕西省全民体质测试及各级马拉松执裁。 以赛代练,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获高大学水平组校园自编舞冠军;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获大学高水平组季军3项、第四名 2项、第五名 2项的佳绩;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竞赛获得奖项246项。 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体育学院党委将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教育培养全过程,围绕中心,加强融合,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形成合力,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