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巡礼 |党委组织部:党建引领聚力量 勠力发展谱新篇——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党建工作成就巡礼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履行管党治校主体责任,带领全校各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2019年至2022年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连续4年优秀,学校党委荣获“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学校党委入选全省第四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一、凝心聚力,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等。突出“大学习”“大调研”“大发展”“大服务”,努力做到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边立制,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第一议题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学习、学习班学习等强化理论学习成效。组织党员赴牛背梁、金米村、照金、平利、马栏等地开展实践研学,领导干部讲授专题党课,以“党课课堂”牢筑根基。先后为党员配发理论学习资料近万册,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百余次。广大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坚定。 二、强基固本,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配强配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要求,全校各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按期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现有二级党委20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11个,其中学生党支部37个、教师党支部41个、教工党支部23个、离退休党支部10个。进一步优化了党支部设置,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学生党支部书记全部由专职辅导员和骨干教师担任。 为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授牌 二是党建系列特色活动卓有成效。党建“双创”工作开展以来,校内7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此外,学校持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分批次培育创建校级标杆院系4个、样板支部20个,培育校内“特色党建品牌项目”20个,组织申报校内党建研究课题51项,建成党建活动室18个,100余个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学校党委坚持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相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不断总结凝练成熟机制、有效办法、典型经验,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推动全校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2019年至2023年,线上、线下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一万余人,培训党员干部一万余人次,指导二级党组织发展党员近五千余人,各二级分党校先后举办发展对象等短期培训60班次,举办各类分党校活动百余次,做好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日常党费收缴和各类党内统计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开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特色亮点,量体裁衣,形成了“一院一品”的党建工作格局。做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讲,党组织书记每年为党员讲党课累计百余次,充分发挥“党员之家”“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站”等平台的作用。 三、勇担善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 疫情防控期间,党员自愿捐款25万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同志冲锋一线,打赢了“疫情阻击战”、“考研攻坚战”“返乡大会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确保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积极与社区开展“双报到”工作,实现高校、社区党建良性互动、创新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新格局。目前,已有多个二级党组织与社区开展文化宣传、艺术展览、志愿服务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2021年、2024年、组织评选表彰,共授予68个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441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51位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推荐并获得省级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省级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分别2人。近年来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奖章84枚,慰问困难党员104名。 四、强筋健骨,干部素质能力着力提升 近年来,学校通过五大举措打好干部教育培训“组合拳”,锻造干部队伍“基本功”,有力推动全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 一是“充电补钙”。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分级分类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通过专题集中轮训、专场专家报告会、外出赴红色景点实践活动、开展警示教育等,为全校干部思想上“充电”,精神上“补钙”,党性上“紧弦”。二是“拓宽视野”。先后选派百余名优秀干部到杭州、上海、武汉、厦门、长沙等地开展跟班学习,积累先进经验。选派百余名优秀干部赴国内知名高校走访学习交流,提升业务能力与水平。三是“躬行实践”。针对年轻干部管理经验不足、普遍缺乏磨砺,学校在干部岗位调整时,加大干部轮岗锻炼交流力度,干部轮岗率达到了70%以上。选派优秀干部十余人驻村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公开遴选和选派30余名优秀年轻教师、干部到相关学院和部门担任工作助理,挂职锻炼。四是“能力培训”。加强调研,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工作汇报会、小组讨论、务虚会、调研交流等互动方式开展培训,掀起业务大培训热潮。先后举办各类专题培训20余期,培训2000余人次。五是“素能比拼”。成功举办青年干部素质能力大赛,比赛分为青年干部应知应会考试环节和情景模拟展示环节。举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考试,考试成绩由线上学习和闭卷考试成绩两个部分构成。通过比赛,达到了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干的目的。 五、增效赋能,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树立靠实干实绩用人的鲜明导向,干部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通过两届干部聘任工作,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干部轮岗交流率达70%以上,处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3岁,推进了我校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二是持续完善我校选用用人制度。学校先后制订出台了《咸阳师范学院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办法》《咸阳师范学院挂职人员管理办法》《中共咸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等干部管理制度10余项,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干部制度体系,为干部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支撑。三是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奖惩并举,细化优化干部考核制度,全面覆盖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正向激励和反向鞭策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建好建优干部来源“蓄水池”,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校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发生了显著变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增强。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夯实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